发改委督促签订煤炭中长协合同 动力煤价格或将回调
贵德在天然气方面,2017年天然气消费增速重回两位数,国内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,进口天然气量高速增长,国内天然气产量1487亿立方米,比上年同期增长%;天然气进口量920亿立方米,比上年同期增长%;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373亿立方米,比上年同期增长%。在多空分歧明显加剧,市场表现微妙的情况下,后市行情将如何演绎?巨丰投顾认为,技术上,沪指重心开始下移,跌破多条支撑均线下仍有回调的可能。
江琦亦表示看好国药股份旗下麻精药业务,认为其底蕴深厚增长稳健,扩宽广度和提高深度是后续增长的主要驱动力。个股方面,今日73只A股换手率超过20%,其中,盘龙药业、泰永长征等11只个股换手率达五成以上,半数筹码易主。
《证券时报》的出版单位为深圳证券时报社有限公司。原告认为,茂业商厦违反《股权转让协议》、《关于偿还辽宁物流2亿元借款的承诺函》中的承诺,拒绝履行代偿义务,导致展业公司向茂业商厦控制的嘉兴百秀承担年利率45%以上的巨额利息、违约金等负担,损失已累计数亿元人民币。
如上述提到的国控天星未能完成盈利预测的主要原因便是,2017年北京相继出台和执行阳光采购、药品零加成等一系列影响行业深远发展的医药政策,一定程度上对区域医药市场和药品价格带来冲击,其中国产品种降价幅度相对较大。事情已经拖了3个月,作为交易双方来讲,市场、政策等环境都发生了变化。
具体来看,桐昆股份(601233)、先导智能、乐普医疗等3只个股机构看好评级家数均在20家以上,分别为:25家、25家、23家,此外,北新建材(000786)(18家)、安琪酵母(600298)(17家)、恩华药业(002262)(16家)、小天鹅A(000418)(16家)、恒力股份(15家)、大华股份(002236)(15家)、东阿阿胶(000423)(15家)等个股也获得机构扎堆看好。
结合此前公司悬而未决的多项诉讼,其新一轮重组并购计划蒙上了浓重的阴影。
高铁设备:该行业中国对美领先;中国在最近十年的高铁建设过程中,极大地提升了国产化率,把日德等国的高技术产品通过项目实施中的合作化,部分核心技术实现了国产化,仍有最尖端的部分技术掌握在日本和欧洲企业,但对美国而言我们的高铁产业链是领先的。深康佳A2017年预计实现净利润亿元至亿元,同比增幅超过50倍,主要因公司转让深圳市康侨佳城置业投资有限公司70%股权产生的收益,实现非经常性损益金额约为50亿元。
如上述提到的国控天星未能完成盈利预测的主要原因便是,2017年北京相继出台和执行阳光采购、药品零加成等一系列影响行业深远发展的医药政策,一定程度上对区域医药市场和药品价格带来冲击,其中国产品种降价幅度相对较大。
同时,上述述评指出,通过强强联合、优势互补,借助重组契机,国药股份成为北京医药市场的龙头医药流通企业,2017年末,股份公司占北京医药市场份额持续提升,充分体现重组价值。国药股份2017年净利增逾15%重组效应凸显2018-03-2307:51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3月22日晚上,国药股份()发布2017年业绩。
对此,金百临咨询秦洪认为,其中主要原因有二:一是目前点位虽然缺乏强有力的拉升空间,但进一步下跌空间并不大。
安福76股破净40只市净率低于:46来源:数据宝证券时报股市大数据新媒体“数据宝”统计,截至3月23日收盘,有76只个股跌破每股净资产,其中湖北宜化、华夏银行、厦门信达等个股市净率最低,分别为倍、倍、倍。
药明康德目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小分子医药研发服务企业,CRO(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)行业龙头,全球排名第11位。(数据宝)近三日主力资金净流出最多的概念概念板块板块涨跌(%)相对大盘涨跌(%)板块主力资金(亿元)跌幅最大个股涨跌幅(%)主力资金(万元)预增-三圣股份-融资融券-中国船舶-国家队-中国船舶-行业龙头-中国船舶-股权激励-世嘉科技-超涨-三圣股份-赣锋锂业-质押式回购-易联众-员工持股-大富科技-证金概念-中国船舶-大盘蓝筹-华菱钢铁-国产软硬件-东土科技-国产化创新-鼎龙股份-可转债-沈阳机床-中小创蓝筹-金达威-注:已剔除近一年上市新股。
发改委督促签订煤炭中长协合同 动力煤价格或将回调
用微信扫描二维码
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
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。
——古龙
1368年,经过16年的南征北战,底层出身的朱元璋终于在应天府称帝,国号大明。后北伐西征,彻底结束蒙古在中原的统治。政局趋于稳定后,朱元璋开始对当年一起出生入死的开国功臣痛下杀手,这里面的原因十分惹人猜疑。
朱元璋大杀功臣,一说认为性格使然,常年的征战,厮杀,让朱元璋变得敏感异常,猜忌心大发,不仅对文臣武将痛下杀手,甚至大搞"文字狱",杀人几乎不需要理由。
另一说是出身问题,朱元璋出身卑微,无法快速形成自己的政治体系稳固皇权,容易形成多个权力中心,担心功臣手握大权,加之这些勋旧大多功高震主,必须除掉。
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么?
我们从清人赵翼对明太祖杀功臣的议论中可以得到另一个视角:
“又汉光武、唐太宗定天下时,方年少,计身老则诸功臣已皆衰殁;宋太祖年虽长,而恃有弟可以驭诸臣,故皆务保全。至明祖则起事虽早,而天下大定,则年已六十余,懿文太子又柔仁,懿文死,孙更孱弱,遂不得不为身后之虑。是以两兴大狱,一网打尽。此可以推见其迹也。”
在他看来,明太祖杀这些功臣是无法避免的——最高权力的世袭制度使然。东汉光武帝和唐太宗平定天下的时候还很年轻,刘秀称帝时31岁,12年后平定天下;而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才28岁,放在今天读个博士尚且没有毕业。加之这两人本身能力就非常强,不怕被功臣裹挟,况且等他们老的时候,功臣早就凋零殆尽了。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比哥哥小了12岁,很早就进入了权力中枢,从登基之后的表现看,赵匡胤的老臣们还是非常服他的。
但是明太祖得天下的时候已经太老了,平定江南的时候已经39岁,建立大明后北方的蒙古政权一直是心腹大患,前后八次北伐,60岁时才击破北元,直到去世前两年,还在北伐。朱元璋承受的心理压力一直非常大,外有强敌,内有功臣,可是太子性格又比较软弱,皇太孙更甚。而这班随着自己打天下的功臣,很多还年轻,更兼武将飞扬跋扈,自己在的时候还能压得住,要是自己死了,留下不争气的皇太孙显然不能放心,主弱臣强,定然要出事。
洪武十年之后,22岁的太子开始处理朝政,看上去和现在毕业继承家族产业的富二代们差不多。